开云网址核心技术的重要地位与战略布局4月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闭幕式上,数字中国研究院和数字中国核心技术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图/本刊记者 刘沁娟 摄
什么是核心技术?习总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说:“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
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企图“搭便车”获取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无益于本国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如果我国不能解决产品背后的基础科学原理,就会走上“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总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为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指明了方向。
1954年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公元3世纪至公元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水平,在15世纪之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水平www.kaiyun.com。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更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围攻花剌子模的尼沙布尔城时,沿城池摆开了3000门弩炮、300架抛石机、700架火油投射机和4000架云梯。1241年,蒙古拔都大军攻击波兰的一系列城邦,使用了带毒烟、毒药的。1258年,蒙古旭烈兀大军围攻黑衣大食的都城巴格达时,使用大量的“铁火炮”。被震惊的阿拉伯人,称之为恶魔带来的“铁瓶”。等到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学到火药和火器时,比起中国,整整晚了100年。
然而16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却越来越落后,到了清朝更是了几百年。几个世纪之后,欧洲人拿着由中国火器改造而成的新式武器强行打开大清国门时惊奇地发现,曾经拥有伟大发明和辉煌科技成就的中国人,科技能力居然还停留在13世纪。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科学技术不落后,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领先于世界,综合国力才能强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习总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总之,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各国迫切需要以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再次繁荣注入新的动力。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威胁下,第四次工业已经呼之欲出,人类科技即将进入爆炸式发展的指数时代。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工业都伴随着科技形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创新与变革。第一次工业源于英国在18世纪开创的“蒸汽时代”,工业社会取代农耕文明,西方国家开启了新的技术进步方向;第二次工业由19世纪以电力和内燃机应用为核心的“电气时代”所主宰,促进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合作走向;第三次工业由20世纪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所引领,信息科技全面渗透国民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各个部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第四次工业的预言近来被德国等欧洲国家不断提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预测:“第四次工业的景象可能源于对数字的技术深度应用,涵盖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可植入技术、可穿戴设备、3D打印、基因人、集成机器人等,这些颠覆性技术创新或许能够引发历史社会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造成历史上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巨大冲击。到2020年左右,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整个行业将被打乱。人们很可能不再需要考驾照,也不再需要拥有私人汽车。到时候只需要通过手机预约一辆汽车,它就会在指定的时间出现在指定的地点,并按照自动规划好的最佳路线,便捷、快速、安全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在车上也无需浪费时间,可以通过互联万物的5G网络继续工作、学习或娱乐。
随着不断涌现的新型颠覆性技术对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的重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抢占创新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从而在世界经济结构地位中获得优势的竞争日趋激烈。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每经历一次工业,都伴随着利益重新分配、规则纷争、环境破坏、失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并发生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的经济位置交替以及国际经济分工结构的大洗牌。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发展下行压力较大,迫切需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二是我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许多重大决策落实还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特别是技术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有效供给不足www.kaiyun.com,供给质量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足,已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短板和软肋。三是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的对接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特别是我国人才发展机制和对外交流合作政策还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全球抢占创新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弯道超车,加快创新发展,实现“从大向强”的转变,加快迈入世界创新中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迎来春天,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新型国家到世界科技强国,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再到创新发展新理念,这一系列的方略指引和推动着中国科技事业从奠定基础、打破封锁、建立体系www.kaiyun.com,到改革开放、奋起直追、全面提升,再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塑造引领,走过了60多年辉煌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从新理念、新战略、新纲要、新规划到新行动的一整套创新理论体系和行动纲领。
党的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使之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6年,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召开“科技三会”,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就是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战略布局,规划了我国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基于这样的战略规划,“中国创新环境”日臻完善,一些影响创新的痼疾正在破除,资源配置、计划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评价等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在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方面,优化整合百余项各类计划,形成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基地和人才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等五类科技计划。创新项目形成机制,实现从基础研究到示范应用的“全链条一体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院士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近五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建成各类众创空间2000多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2500多家,2015年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培训上市和挂牌企业600多家。
习总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习总指出,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李明海:国防大学学院战争与危机应对训练中心副主任,兼国防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琳琳: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